百勝中國股價跌近13%,釋放快餐市場信號——變!
擁有肯德基和必勝客這兩個中國“家喻戶曉”的品牌,其母公司百勝中國(YumChina)這些年來在中國賺的盆滿缽滿。不過看上去,現在的百勝似乎遭遇到了一定的瓶頸。
據界面新聞7月6日報道,當天,百勝中國公布了2017年第二財季季度財報。在報告中,肯德基表現出色,但是必勝客拖了百勝的后退,導致公司第二季度總體營收不佳。而百勝中國的股價也因此大跌近13%。
百勝中國表現不佳,因為必勝客拖后腿
財報顯示,百勝銷售額增長7%,凈利潤上漲39%,但是總營收和去年同期持平,約為15.9億美元,略低于分析師預測的16億美元。BBC認為,市場認為百勝中國的表現低于預期。盡管第二季度的整體單店銷售額增長了3%,但必勝客的銷售額則持平,不及市場分析機構Consensus Metrix預測的增長1.5%。
界面新聞表示,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一季度財報中,必勝客兩年以來同店銷售首次增長。百勝中國同店銷售增長1%,其中肯德基同店銷售增長1%,必勝客同店銷售增長2%。2015年到2016年間,在中國市場,必勝客連續8個季度同店銷售下降,2016全年同店銷售下降達7%,在肯德基同店業績增長3%的情況下,百勝中國同店銷售與2015年持平。
但僅僅一個季度之后,必勝客又一次拖了后腿。百勝中國也把增長歸功于肯德基,而沒有提及必勝客。“受助于肯德基持續的強勁表現。經營利潤、餐廳利潤率和凈利潤也都有顯著提升。”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潘偉奇(Micky Pant)先生說。
百勝中國CEO潘偉奇(圖:百勝中國官網)
中國市場研究集團(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)創始人雷小山(Shaun Rein)對BBC分析說,30年前中國幾乎沒有外國品牌、外國技術和外國資本進入。現在競爭更加激烈,外資企業需要面對更多外國品牌以及中國本土品牌的競爭。
“30年前可能你還是唯一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品牌,建立品牌認知度比較容易,”雷小山說,以咖啡行業的星巴克為例,現在需要面對來自英國的Costa、臺灣的85度C、香港的Pacific Coffee等品牌的競爭。
雷小山認為,30年后,這些美國快餐品牌的投資者必須清楚,像炸雞這樣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也面臨配送方式的改變,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。
快餐業競爭加劇,百勝求變
界面新聞認為,必勝客雖然不間斷修改自己的菜單,試圖推出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披薩,例如最近上市的小龍蝦披薩,但是必勝客依然面臨眾多小眾精品餐飲品牌的沖擊,另一方面它的非快餐模式讓它的翻臺率沒有肯德基那樣高。
必勝客推出的小龍蝦披薩(圖:界面新聞)
同時,知名財經網站Motley Fool的新加坡分站總裁郭大昌(David Kuo)在BBC世界新聞臺(BBC World News)節目上說,百勝中國從30年前的第一家店發展至今天的7600家分店,目前仍希望以每年600家分店的速度擴張。
郭大昌對BBC說:“問題是他們的分店開始自相殘殺。” 郭大昌補充說:“目前來說他們聚焦在一線城市——像北京、上海這些——他朝他們進入二、三線城市的時候,挑戰就大了。”
最后,外賣市場也在沖擊傳統的快餐業,據界面新聞報道,百勝正在加強自己的外送服務,不久之前它收購了食品配送服務公司到家美食會的控股股權。第二季度中,外賣業務占整體銷售額的比例為13%。
百勝中國 CEO 潘偉奇稱:“ 數字化業務和外賣服務是我們業務的長期戰略驅動力,我們希望在這個快速增長的業務領域建立起我們的技術和能力。”
數字化和餐廳升級也同樣是競爭對手麥當勞在做的事情。面對各方壓力,百勝中國也許需要更快一些。
(以上內容轉載自網絡,來源/觀察者)